健康

這麼做「傷腦筋」!睡眠不足、營養不夠小心罹「失智症」機率增

[adrotate banner="32"]

根據台灣臨床失智症協會(TDS)的報告,2019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共29萬2102人,包含65歲以上失智人口28萬783人,每12位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80歲以上長者更是5位就有1位失智。康寧大學護理科主任呂莉婷在【風向新聞愛家百問】表示,失智症患者的大腦是不可逆的傷害,呼籲在年輕時就做好護腦的預防。

呂莉婷表示,導致失智症的危險因素包括中風、帕氏森金症,現代文明病糖尿病及憂鬱症也都屬於高危險群。糖尿病是因為患者血液中糖份過高導致血液濃稠,連帶影響腦部及末稍的血液循環;那麼憂鬱症會因為缺乏跟人的互動所導致。

事實上,光是「運動」就可以幫助大腦活動、來預防失智症。社區的日照中心就會安排一些活動,例如需要記「動作」的舞蹈,如排舞、土風舞或體操;有些則是著重在「腦部訓練」活動,如桌遊及手作等等,近年來流行的園藝輔療也有用上。長者透過種植花草,維持嗅覺及觸覺的活動,同時學會付出愛。

呂莉婷指出,主要是設計一些活動讓長者感覺具有挑戰性而刺激大腦活絡。不過她也發現男性長者的需求和女性不同。「有些伯伯對手作活動不感興趣、很無聊,再加上據點大多是女性長者居多,相較男性不擅社交的個性,會覺得在據點做的事實在太婆婆媽媽了。」因此發展了針對男性長輩的活動,如手機課程、3C產品、攝影及運動方面等。

另外,失智症跟「睡眠」還有「營養」也有很大的關係。有研究指出,10點以前就寢、睡眠時間控制在6~7小時就能大幅降低罹患失智症的問題。呂莉婷表示,熬夜是最傷腦的事,擁有好品質睡眠的人比較不容易得到失智症。

而在另項研究中指出,吸收豐富的「蛋白質」也能有效預防失智症,如垂手可得的雞蛋就是最佳營養來源、再來是肉類跟內臟;植物性的蛋白質花生及黃豆也可代替,只是成份少了動物性一半。呂莉婷說,社區日照據點做的「共餐」就是很棒的活動,透過大家一起吃飯可以增加人際互動、培養好的心情,同時營養也照顧到了,「對於一些獨居的老人來說,沒有家人料理三餐,大多用餅干跟饅頭果腹,共餐真的會改善長者一些營養不足的問題。」

對於同住者來說,超初期失智症患者照顧起來沒那麼吃力,但照顧有一定程度的失智長輩,那就真的壓力很大了。呂莉婷給同住者的建議是「不要跟長輩起衝突」,要認知到當失智長輩有幻想甚至被害妄想症狀的原因是疾病,而非針對性的行為,一定要有同理心來對待。

她表示:「因為失智症患者的記憶力通常都很短暫,長輩若堅持就先順著他,我們就是等他到忘了堅持的理由,再引導回到原本我們要做的事。千萬不要否定或起衝突,這樣雙方都會很疲憊」。

呂莉婷最後建議,失智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從年輕開始就要注意三高、體重等代謝疾病問題,來避免前端疾病如糖尿病及中風,「最重要是保持運動習慣,不要讓大腦一下子停頓,才不會提升了罹患失智症的機率。」(艾以琳/綜合報導)

● YouTube看《愛家百問》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Udbxv5WpIo
● Podcast 聽《愛家百問》 ➔ http://bit.ly/3pRJmTq

失智症年輕化! 這樣做延緩失智失能

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除了認知功能退化,還可能有性情上的改變,甚至出現幻覺、妄想等症狀。

絕大多數的失智症雖無法治癒,但我們能做的,是將輕度失智的時間延長,延緩退化速度。

您的捐款將支持我們關注「失智症預防與照護」,維持長者自尊與自主的能力。

捐款支持風向新聞關心【失智症預防與照護】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畢翠絲﹚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