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風向專欄

風向觀點:年輕人用生育數來表達對當今政府的不信任

[adrotate banner="32"]

做為家庭政策的專欄,風向觀點始終關注家庭與人口的變化。2020年12月,出生人口突然較11月爆漲了2,891人,較11月多出20%,跟2019年12月突然增加2,329人的情況非常異曲同工。難怪會有人口學者對政府掌握數字的能力苦笑,預言今年元月份的出生人口,會如去年一般又突然掉下去。原因為何,可以想像。

不過無論如何,2020年的出生人口為165,249人,打破1949年政府遷台以來新低。2020年異性婚也僅有119,315對,較2019年少12,270對,也創1975年以來次低,。上次結婚對數低於12萬對,是金融海嘯的2009年,適婚者面臨失業,結婚意願大減;2020年雖有COVID-19,然臺灣向世人宣告防疫得當,百業一切如常。2009年臺灣經濟成長率-10.24%,2020年前三季平均仍有2.26%,不婚的原因,難道是怕婚後夫妻互相傳染?

有一個數字非常值得警惕。由於台灣民情為「婚、生包裏」,意為生育行為大多於婚姻之內,長久以來每年非婚生女子比例沒有超過4%。加上每年結婚夫妻的第一胎,有5成是在父母婚後一年內出生,因此每年出生育與前一年的結婚對數息息相關。根據統計,近10年來,每年出生嬰兒數與前一年結婚對數的比例,2015年以前都在1.38以上,2015年甚至高達1.43,顯示前一年的結婚對數字,次年就會有1.38-1.43倍數字的嬰兒出生。但2016年,此生、婚比例掉到1.35,2017-2019年起更連續3年落在1.31,2020年更落到1.25。如果這個比例沒有提升,今年的異性結婚為119,315對,可以預測2021年的出生嬰兒數為149,143人;指數即便回到1.31,亦僅只有15.6萬嬰出生。可以預測2021年的出生人口數,應該落在15-15.6萬之間。

這樣的人口狀況,政府開始緊張了嗎?上面的數字顯示,現在的政府執政以來,企圖大量以公共托育(準)、育嬰假等家庭政策促進生育,但實際效果顯然年輕人並不埋單。原因在於對國家的政策沒有信心,對政府支手毀壞的婚姻價值失去期待,更在於政府推動「勞動型家庭」的哲學,讓民眾認為生育是一種拖累、生涯發展的妨礙。現在的執政當局一直停留在一種想像的架構-年輕人不生是因為經濟壓力+沒人帶小孩,於是每個月給幾千元托育補助+準公共托育,年輕世代就應該會生了吧!然而試想,若因有補助、有人帶才要生小孩,不生不就更沒有這些壓力了嗎?這些道理,年輕世代想得通,但政府官員想不通,倒底誰有問題,實在令人想不通。

為今之道,為了挽救臺灣的未來,大量實施促婚及生育教育,讓婚姻、生育回到可期待的形象,再加上動人金額的婚、育補助,才是挽救人口危機的唯一途徑。繼續讓民眾存留戰爭、吃有毒食物的陰影,誰會生下一代來害他呢?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

喜歡這篇新聞嗎?

捐款支持風向新聞


或是,把文章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