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AI智能測出認知障礙 逆轉6成潛在失智症

[adrotate banner="32"]

現代高齡社會,全球每3秒即有1人罹患失智症,近八成(78%)台灣民眾擔心自己未來可能罹患失智症,且每4人即有1人認為失智症無法預防,如何預防失智症是現代社會面臨的課題,高達5成民眾認為這是正常老化的現象。

台灣失智症協會今年進行「全台失智症大調查」,針對全台22縣市、共1707名成人對失智症的認知程度,針對「智症識能、預防策略與友善態度」三部分進行調查。結果指出,高達52%的民眾誤認失智症為正常老化,在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人口已超過29萬人,而失智症患者只會越來越多,這樣的錯誤認知實為一大警訊。

國外研究發現,年長者若每秒步行距離小於0.6公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2倍,顯示認知功能障礙與肢體動作間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推動「科技導入及人工智慧」應用於國人常見疾病之預防與健康促進計畫,提倡預防勝於治療,研發智慧醫療科技,運用3D 影像數據監測身體活動,提早發現提早介入改善。

以遊戲助患者逆轉認知功能障礙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研發「AI心理師」透過運用肢體活動測量器,量測肢體動作的角度及距離等數據,再經由機器學習進行大數據資料判讀,辨識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並導入數位認知刺激訓練,以遊戲的方式幫助患者逆轉認知功能障礙。

根據評估失智症前驅期的認知功能篩檢量表(CASI)中的9項認知向度為參考,研發出數位認知刺激介入的4個訓練:表情辨識、數字計算、定向感、分類訓練,來促進受測者瞭解自我、展現自我能力,並訓練大腦的反應。

研究發現,有62.86%認知功能障礙者,經數位認知刺激介入後獲得改善。其中,短期記憶力及定向感,介入刺激後前測得分數有明顯差異。故藉由機器學習提早察覺,再介入數位認知刺激訓練,可有效延緩認知功能障礙進展至失智症發生。

為促使國人積極面對疾病問題,找出改善方法,並且身體力行,流行病學博士邱弘毅教授指出,人工智慧AI技術已大量應用於醫療領域,透過科技計算分析及早偵測疾病前期,能夠輔助患者掌控病程,可有效降低慢性病發生率及死亡率,減少社會醫療資源負擔。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失智症年輕化! 這樣做延緩失智失能

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除了認知功能退化,還可能有性情上的改變,甚至出現幻覺、妄想等症狀。

絕大多數的失智症雖無法治癒,但我們能做的,是將輕度失智的時間延長,延緩退化速度。

您的捐款將支持我們關注「失智症預防與照護」,維持長者自尊與自主的能力。

捐款支持風向新聞關心【失智症預防與照護】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畢翠絲﹚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