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要聞風向專欄

風向觀點:臺灣不再需要「受難者」做為國會議員

[adrotate banner="32"]

台灣的政治史上,有一些「政治受難者」。他們在「威權時期」,或為自己理想,或為臺灣民主、自由,或為想在政治佔有一席之地,長年努力表達著與執政當局不同的政治理念。在那個動輒就是死刑、無期徒刑的年代,這樣的堅持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然,時移事往,早年的「政治受難者」,如今已高居廟堂,當上總統、行政院長、執政黨主席、五院院長的所在多有,現在已經少有人提「政治受難者」這個名詞。

不過,最近幾年,又有一批新的「受難者」被捧上廟堂。他們過去未曾為著政治拋頭顱、灑熱血,卻是家人或為政府疏失、或為社會紛亂失去了生命。這些人的遭遇可能代表一部分同樣經歷的家屬,凸顯弱勢家庭面對龐大的國家機器的有苦難伸,因此出來為弱勢人民發聲有其社會背景,也無可厚非。

不過找他們出來選立委,或擔任不分區立委的政黨是不是也如是想,還是想利用他們的苦難創造同情票,就要看選民的智慧了。尤其這些當這些「受難者」參與選戰,對手很難發動攻擊,因為只要觸及消費「受難者」的已逝家人,都會讓選民感到失去人性。因此提名「受難者」擔任候選人,政黨往往受惠而無往不利。

不過事實證明,這招對選民並沒有實質益處。從之前弟弟受到軍人不當對待而出征的姐姐立委,或是因為孩子受到精神疾患殺害的小綠不分區立委,兩人站在國會廟堂,並未因其特殊的背景,而對相關的事務加以關切。連任落敗的姐姐立委,任職立院期間,並非進入國防及外交委員會,為可能同樣受難的軍中袍澤監督國防部;而初任不分區的媽媽立委,也沒有因為自己是孩子被精神疾患殺害而進入立院,所以為著精神疾患仍在社會趴趴造的亂象不斷奔走。

政治其實是一項非常需要熱情的專業。立法委員這項工作,或自己擁有法律專業背景,或掌握專業的助理團隊,四年任期除了在立院審理法案、爭取支持,更需要在民間瞭解民瘼。很多不分區立委,終其一生就是為著搞定一條對國家具有長遠影響的法案,除此之外,什麼事都不幹,因為別的法案、政策,很可能不是他(她)的專長,不質詢還好,一質詢就凸顯自己的不適任。很多特殊背景的立委政治性並不強,若非為了要平復當年的「受難」,不想讓他人也步入自己的後塵,進入立院沒多久就會發現,除了因為頭銜隨之而來的政治權力,這不是一件他們可以勝任的工作。於是要不質詢官員時內容空洞、脫離實況,要不任期四年毫無政績,既沒有完備相關法案,也沒有幫助到有相同遭遇的其他受難者。最後無所事事,給選民看的盡是一些花邊八卦,或是在質詢台上令人吐血的質詢內容,正如「受難者」不分區立委日前質詢「iLove戀愛時光地圖」,只能說,這位立委與情感教育的距離,超過她所想像的大。

有人認為,這些「受難者」進入政治圈,是受了其他政客的利用,而政客與「受難者」則一起在利用失去生命的家屬。為了整個社會的和協與憐憫,我們不主張如此想,每個人做任何事,在這個民主社會可能不需要任何理由。不過,也要請選民們進一步思想,臺灣還需不需要受難者做為國會議員,尤其當他們的專業並非政治。

同志大遊行讓人憂心?風向新聞邀請您一起把15個跨虹者的故事送進全台灣1257間國中、高中的圖書館!讓學生接收到的不是只有「同志驕傲」的信念,而是可以看到跨虹者這些同性戀過來人真實的生命故事。

〈送跨虹者進校園〉資助計畫

https://bit.ly/38dvI7P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