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讓大腦「凍齡」 預防失智有動就有效

[adrotate banner="32"]

要活就要動!國健署調查顯示,國人近5成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近6小時。許多研究顯示年輕、中年時的生活型態可能影響未來的大腦健康,延緩失智需要提早超前部署。大多數人直到晚年出現狀況,才意識到大腦健康的重要,可惜為時已晚。

過了50歲後,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逐漸萎縮,60歲開始更是以每年0.5%速率萎縮,持續萎縮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或失智症的風險,但許多人並未有所警覺。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表示,研究顯示,延緩大腦退化、預防失智有動就有效。 (圖片來源:記者畢翠絲/攝)

許多研究顯示年輕、中年時的生活型態會影響未來的大腦健康,不愛運動的人到年老時,大腦的體積比較小、認知功能較差,腦部結構健康也下滑。

根據2016年發表於JAMA Psychiatry《美國醫學會雜誌》期刊的研究,針對3247位18~30歲成人追蹤25年,利用三種測試評估語言記憶力、執行能力、反應速度等認知功能後發現,相較於多運動少看電視的人,少運動且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人,日後認知功能較差的機率明顯高出一倍。

延緩失智   只要每天多花10分鐘活動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表示,許多研究顯示:延緩大腦退化、預防失智有動就有效!提升腦力、延緩失智需要從年輕、中年開始超前部署,並且呼籲久坐不動的銀髮族,別讓沒時間運動成為藉口,透過「+10行動」每天多花10分鐘活動身體,期盼國人能藉由活動、運動、社交互動,讓健康一如往常,成為不受年齡限制的「無齡世代」

臺灣師範大學張育愷教授2020年發表於Sports Medicine《運動醫學》整合了33份、平均年齡超過55歲的研究顯示,不管何種性別、運動強度,或運動時間,只要有動,都能增加大腦的執行功能。

只做一次的運動也有用

張育愷教授指出,雖然長期、規律運動可以增強認知功能,但是美國北卡大學與臺灣師範大學2012年發表於Brain Research《大腦研究》的統合分析研究,整理79篇研究後發現,只做一次的運動也有用。

且無論是在運動過程中、運動之後立即測試認知功能,或是在運動之後一段時間才測試認知功能,都有顯著正向的影響。事實上,只要進行單次、持續進行20~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就能增加認知功能、增強大腦活化,沒有時間運動不再是藉口!

張育愷說明,推測當身體有活動,就有助於增加大腦衍生滋養因子(BDNF)分泌,進而保護神經、促進神經生長及傳導、增加腦部血流、保護腦細胞等功能。

許多有健康問題、虛弱、平時不動的銀髮族現階段仍無法運動,針對此族群,許惠玉建議透過「+10行動」,每天比現在多花費10分鐘活動身體,習慣後再循序漸進增加強度。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注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議題,人物深度報導與地方大小事。

記者畢翠絲本月收到贊助金額 NT$0,今年收到贊助總金額 NT$0
電子報追蹤訂閱人數:40,560。

鼓勵畢翠絲,告訴她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捐款支持記者畢翠絲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畢翠絲﹚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