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要聞

小黑痣變黑色素癌 醫:小心防曬注意痣的變化

[adrotate banner="32"]

皮膚上長的小痣看起來毫不起眼,若是輕忽卻可能釀成大禍!一名五十幾歲男性,自小右臀部但有一塊黑痣,隨著年紀增長,黑痣逐漸長大至大於十公分。由於是從小就有的痣,起初不以為意,近來因黑痔逐漸突起,搔抓後局部出血而就醫,檢查發現為先天性黑色素痣轉變為惡性黑色素癌。

臺北榮總皮膚部李政源醫師張雲亭主任表示,針對大於20公分的先天性痣,文獻報導會增加惡性黑色素癌的機率,需要格外注意。此外,即使尺寸小於20公分的中型、小型先天性痣,是否會增加黑色素癌的風險仍有爭議,文獻指出惡性變化的機率較低(約<1%),而非沒有。

張雲亭指出,有先天性黑色素痣的病人,後續發生黑色素癌的風險也可能隨著痣的大小上升而增加。而合併衛星病灶的先天性痣,也在某些研究中被發現會增加黑色素癌。因此,即使是從小到大就有的痣,若有任何變化,增大的比率與身體成長發育不成比例,仍須盡快尋找皮膚專科醫師協助。

民眾針對平時身上的斑斑點點以及痣,可依循「ABCDE」的下列五個準則:

A(Asymmetry 對稱性),若痣的左右、上下不對稱,表示有一邊的生長速度快過一邊。需要特別注意。

B(Border邊緣),良性的痣邊緣圓滑,境界分明,有問題的痣可能邊緣缺一角、或突起、或呈鋸齒狀,或是沒有明顯分界,例如黑色褪成灰色然後又消失不見。

C(Color 顏色),良性的痣顏色均勻,但如果痣深淺不一,有不對稱的多種顏色,或外圍有白的一圈等,就要注意。

D(Diameter 直徑),直徑若大於0.6公分的痣,要特別留心。

E(Evolving 改變)痣的本身產生任何變化,快速隆起、擴大、顏色變化、新症狀如出血、癢,可能就是有問題的痣。

張雲亭強調,無論是原有或新生的黑點,當發現有「ABCDE」的變化時,就要儘速就醫。有黑色素癌家族史、或從小特別容易長出黑痣的民眾(全身痣的數目大於五十顆),要特別小心。此外,黑色素癌最重要且能夠改變的風險因子,就是陽光曝曬。民眾平時也應養成防曬習慣,避免陽光過度的曝曬。

台灣的黑色素癌盛行率約十萬分之一,每年約兩百多個新診斷個案。比起歐美,亞洲國家黑色素癌的盛行率偏低,但發現時往往期別卻更為嚴重。其中六成的人為肢端黑色素瘤(主要在手掌、足底、指趾尖等部位)。

針對全身已多處轉移的黑色素癌病患,由於侵犯範圍廣,手術已無法切除,傳統的化學治療,除了全身性的副作用外,治療的療效也未必很好。免疫療法在近年來已成為黑色素癌末期病患的重要選擇之一。美國黑色素癌的治療準則,也將免疫療法列為第四期的黑色素癌病人的治療首選。

(畢翠絲/台北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