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每3名早產兒就1名「呼吸窘迫症侯群」 醫解析肺部照顧關鍵

[adrotate banner="32"]

早產兒因未足月便出生,器官發育仍未成熟,呼吸問題是早產寶寶在出生後面臨的第一個關卡!台灣每年約有兩萬名早產兒誕生,將近每30分鐘就有一名早產兒來到世上,早產兒因肺部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影響呼吸中樞功能,研究更指出,每三名28至34週出生的早產兒中,就有一名可能會出現呼吸窘迫症侯群。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近年台灣新生兒人數雖逐年下降,但早產兒的比例卻呈現上升趨勢,從2008年的8.8%,到2018年最新統計已逼近10%,也就是說每十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名可能提早誕生。

多數早產兒皆需仰賴額外的氧氣供給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許瓊心醫師指出,多數早產兒皆需要仰賴額外的氧氣供給,或使用呼吸器加以輔助,然因早產兒呼吸型式多變,經常出現呼吸器無法與呼吸同步的情況,反倒對早產兒的肺部造成傷害,因此,提升呼吸器同步性是早產兒肺部照護上不可忽略的重點。

新型「神經調節輔助呼吸模組」透過偵測橫膈膜活動,進而協調呼吸器、以對應病人大腦及肺部的活動,可減少近50%的不同步情況,也降低早產兒需使用呼吸器輔助的時間。

(圖片來源:翻攝許瓊心醫師簡報)

肺部發育不全    影響呼吸中樞功能

許瓊心表示,肺部是身體最後一個發育成熟的器官,胎兒在母體內時肺部本身並沒有呼吸功能,氧氣的獲得與二氧化碳的排除都藉由胎盤與母體交換來完成,直到出生後肺部才會開始正常運作,若胎兒提早出生,肺部發育不全,可能沒有辦法生成足夠的表面張力素,進而使肺泡塌陷,影響呼吸中樞功能。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江明洲主任表示,過去研究統計顯示,呼吸窘迫症候群是最常見的早產問題,28至34週出生的早產兒中,每三個就有一名可能會出現呼吸窘迫症候群問題,且隨著妊娠週數愈少、發病機率就愈高,24至28週出生的早產兒發病機率約80%,若是妊娠24週以內出生的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機率更高達90%。

(圖片來源:翻攝許瓊心醫師簡報)

增加呼吸器同步性    是早產兒肺部照護關鍵

根據荷蘭研究統計發現,幾乎每位使用呼吸器輔助的早產兒都曾遇過與呼吸器不同步的狀況,且平均發生頻率可達33%,嬰兒看似仍能完成呼吸動作,但肺部和吸氣肌肉卻容易間接受損,甚至衍生成肺傷害、慢性肺疾病等併發症,還可能延後脫離呼吸器的時間和延長住院天數。

許瓊心指出,增加呼吸器同步性是在早產兒肺部照護上的一大關鍵!為降低病人和呼吸器發生不同步,目前已出現許多新型輔助設計,其中神經調節輔助呼吸(NAVA)模組,不同一般呼吸器強硬控制病人的呼吸動作,可透過橫膈膜電位導管,監控橫膈膜活動,協調呼吸器以對應病人大腦及肺部的活動。

此外,臨床使用結果顯示,在模組輔助下,可減少早產兒使用呼吸器輔助的時間,也可提早拔管、離開加護病房。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注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議題,人物深度報導與地方大小事。

記者畢翠絲本月收到贊助金額 NT$0,今年收到贊助總金額 NT$0
電子報追蹤訂閱人數:40,560。

鼓勵畢翠絲,告訴她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捐款支持記者畢翠絲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畢翠絲﹚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