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廣場政治要聞

大人該擔的擔子,要推給未成年人?

[adrotate banner="32"]

近日政壇焦點,不分民進黨、國民黨或民眾黨等,全都對準「18歲公民權」、「18歲投票權」的修法議題,法務部也從善如流地向全國民間團體「請益」,就「是否贊同調降民法成年年齡」以及「若調降民法成年年齡後之相關影響」二題蒐羅意見。

此議題國人議論多年,支持者多以「符合國際潮流」及「照顧未成年人權益」等為由;反對者就「18歲能否承擔與權益(利)相對應的義務、責任及能力」表示遲疑,甚至擔憂恐淪為政黨的「選票ATM」。

18歲公民權、投票權?反對者憂:恐淪為政黨的選票ATM

筆者則想從一個根本的問題來談:如何認定一個人「成年」了嗎?將公民權利如投票,結婚,喝酒等,以特定年齡做為准否的區隔,有意義嗎?

從科學及醫學實證告訴我們,無論是骨骼、性發育還是腦神經發展上,人類的年齡有其指標性。例如,大多數女性青春期的成熟年齡為14歲,男性的性發育成熟年齡為16歲,然而大腦發育成熟的年齡則是25歲,顯然不同於人體構造的「成熟」年齡不一。

而究竟一個人幾歲才是成熟到足以堪負重任?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觀察到,這須由種族、性別、階級、宗教、社會和文化等不同因素所建構。另外,環境因素、營養和心理創傷,也會阻礙或加速人的身心發展。

由此可知,以某一個年齡來定義成熟度,似乎不盡理想。但為何我們的法律及制度仍然以某個年齡作為參考?因為以年齡做規範區隔,似乎比較合乎平等及公平的觀念,且表面上看來它們運作良好。

事實並非如此。像美國阿肯色州將結婚年齡從16歲提高到17歲的新的法律,但從醫學及科學實證,人的大腦要到25歲才完全成熟,因此阿肯色州的新法依然無法保護年輕人免遭有心人士掠奪和做出錯誤決定的影響。

大腦幾歲才算成熟?以美國和台灣為例

此外,大腦幾歲才成熟?租車業及保險界最清楚。美國有一項名為「年輕駕駛費用 」(young driver fee),是向25歲以下的租車者收取的費用,每天約15.00美元至70.00美元。美國汽車租賃公司知道,汽車租賃的風險在25歲以上開始下降,因此,汽車租賃公司寧願將汽車租賃給25歲以上的人。

此外,在多數情況下,租車最低年齡定為21歲,因為租車行認為21歲以下的駕駛不穩定;某些車行不僅會向年輕駕駛收取較高費用,還可能禁止租用豪華車款。因此即使在美國16歲已可考駕照,但現實中仍被租車行視為「不受歡迎族群」。

臺灣也有類似報導。根據教育部校安中心統計,近十年來平均每年有161位大學生死於交通事故,其中9成是機車事故。另據警政署的警政統計通報,2018年騎乘機車死亡者,占交通事故總死亡人數59%,顯然較大學生的九成比例低很多。若再以年齡層細分,「機車死亡人數占整體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年齡別,大學新生「18歲以上,未滿20歲」高達87.12%,比例居首。以上美國及台灣社會的真實景況,在在說明對「18歲即成熟」的論點打上很大的問號。

再者,來談18歲公民權及18歲投票權的議題。民主制度的設計,是假設有一群理性的公民,共同選出公僕,來為包含各年齡層的眾人服務,並制定政策。以人類大腦發展而言,25歲前額葉的發展才較成熟,20歲僅趨近成熟,因此支持將投票年齡進一步降為18歲之倡議者,必須提出客觀的科學數據或實證做為倡議的基礎,萬不可只因國際潮流,就跟風爭取要全盤移植回台。

朝野共同關注18歲公民權時,更應注重整體規劃及配套

倡議者另一理由:「18歲有投票權才能使候選人看見18歲者的需要」,細究一下其實藏著矛盾,如果未成年兒少權益要靠著投票權才能爭取到權益的話,那麼,投票權應該要下修到幾歲才是合理呢?16歲還是14歲?既然《民法》規定20歲為成年,成年公民投票所選出來的公僕,理當為20歲以下的兒少族群權益把關,規畫出周詳的法令政策。豈可將大人該擔的擔子,推給未成年人來擔!

綜上述,單憑某個年齡數字,實在無法完美定義出人的行為、能力及決策的成熟度。但若社會運作仍需使用「它」,那麼就需要有一致性及客觀科學證據做為定奪。值此,吾人須思考一個課題:台灣社會期望18-20歲年輕人做些什麼?如果現實社會對18-20歲年輕人與成年人的期待或要求確有不同,那麼開放投票權給予他們是否合理?

與此同時,台灣社會也要省思:目前教育環境給予下一代的公民素養教導,是否充分完善?將投票權下修到18歲,他們有無成熟的判斷能力,免於淪為所謂的「政黨選票ATM」?此外,我國於2014年也立法接軌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施行至今,兒少權益表達的管道是否充分?有關年齡限制的相關規範,例如:考駕照、菸酒、性行為……等,是否有整體規劃及配套等,亦須趁著朝野共同關注「18歲公民權」議題時,一併看重。

(文/陳怡朱 社團法人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秘書長)

以上言論,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

喜歡這篇新聞嗎?

捐款支持風向新聞


或是,把文章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