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貧窮世襲? 弱勢家庭教育投資落差7倍

[adrotate banner="32"]

圖片來源: 家扶基金會

記者翁意晴/台北報導

貧富差距凸顯出『一個台灣兩個世界』!家扶基金會針對高於平均所得的小康家庭及家扶幫助的貧困家庭,比較兩類家庭兒少所能獲取的各項資源條件的差異,進行「照顧者觀點兒少需求調查」並比較分析。調查結果發現,小康家庭不論子女數多寡,每月教育花費平均落在3萬5000元以上,是貧困家庭5000元的7倍。

家扶基金會表示,由於貧富差距,讓富孩子和窮孩子在生活資源的取得上也產生了M型化現象。進一步分析這項調查數據發現,小康家庭每月花費在孩子身上,支出項目最多為「教育、才藝」、其次為食物跟托育。貧困家庭照顧者支出項目最多為「食物」、其次才是教育及衣物。

家扶基金會指出,在調查「休閒與社會參與」的項目上,顯示出窮孩子因經濟狀況不佳,連帶學習機會也受限,有些孩子必須協助家務,久而久之變成常待在家裡的「宅童」,而小康家庭的孩子則是在週末假期時,家長會習慣性幫孩子安排補習、學習才藝或休閒娛樂。

此外,在這項調查中更發現,貧困家庭孩子周末無聊地待在家裡的比例是小康家庭孩子的4倍,甚至在過去一年來從沒有全家出遊機會的比例,高於小康家庭的3倍。原因為貧困家庭的父母平時為了三餐溫飽已蠟燭多頭燒,全家出遊都需要費用是奢侈品,在魚與熊掌無法兼顧的情況下,也只能先顧全基本生活需求,犧牲孩子學才藝的機會。

另在「支持網絡』」的部分也發現,當家庭因突發狀況需要尋求替代照顧者時,小康家庭僅有1成有替代照顧者找尋的困擾。但反觀貧困家庭找不到替代者照顧者的比例高達4成。貧困家庭家中大多只有一名或甚至沒有主要照顧者。由此可知,生長在貧困家庭的孩子隨時暴露在獨處危機當中,甚至是兒虐潛在高危險群。

現在小五的小冠,是學校唯一被鑑定為資優生的孩子,校內成績總是保持前三名。小冠自小跟媽媽相依為命,媽媽因為身體開刀加上精神疾病,長年因病失業在家休養,全家經濟僅靠政府補助。無師自通自學陶笛的小冠,假日便到市集利用陶笛演奏賺錢,減輕媽媽的經濟負擔。小冠表示,長大想當老師作育英才,有能力的話,想要當上教育部長改革教育。

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表示,景氣寒冬,失業率偏高、物價飆漲,貧困家庭的生活更雪上加霜,家扶目前統計27,194戶扶助家庭中,單親比例高達7成,隔代教養比例僅次於單親也有1成。在收入部分,有58.5%扶助家庭每月家庭收入(含補助)不足2萬元,扶助兒童年齡層以國小至高中比例最高,占整個扶助數的八成,這個階段剛好是孩子學習的黃金時期,狀況另人擔憂。

何素秋說:「家扶預計募集2000萬幫助這群在困境中奮發向上、好學不倦的貧困孩子們,提供貧困家庭孩子在生活及教育、交通費、餐費及其他所需。邀請大家一起關心生活在多重困境的家庭,讓貧困家庭得到持續的幫助,也呼籲社會善心人士加入家扶捐款人的行列,5元10元不嫌少,希望社會大眾能一起共襄盛舉,重視貧困孩子的實際需求,減輕貧困家庭照顧壓力,讓孩子脫離『貧窮世襲』的魔咒。」


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

隨時收到優質清新的好文章,請按讚和加入 Line 生活圈!

好友人數


若您願意支持 Kairos 風向新聞的媒體工作,請點擊我要捐款,以實際行動來贊助,讓我們可以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新聞。
線上捐款


歡迎各界投稿,本網站保有刪修權,無稿酬;來信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方式。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