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要聞

北醫發現「間葉幹細胞」可望延緩小腦萎縮症病程

[adrotate banner="32"]

圖片來源: 翻攝網路

記者蒲孝如/台北報導

日劇《一公升的眼淚》女主角所罹患的小腦萎縮症,過去無藥可醫,但台北醫學大學教授何慧君研究團隊最近發現,一種成體幹細胞「間葉幹細胞」可能具有在患者發病初期讓身體功能保持不退化,即使發病較久也可延緩病程的作用,目前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若順利的話,最快6年後可用於臨床治療。

日劇《一公升的眼淚》中,罹患小腦萎縮症少女,面對疾病和未知的命運。在絕望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意義,一直抱著的願望就是能夠幫助他人,最後她在25歲時去世。小腦萎縮症,是一種遺傳疾病,患者的身體功能會逐漸退化,會像企鵝般走路無法平衡,接下來吞嚥困難、無法言語,目前尚無藥可醫,這次的研究成果可望為患者帶來一線曙光。

何慧君說,間葉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種成體幹細胞,在人體骨髓、脂肪、臍帶、胎盤等組織中都能取得,可在體外大量複製,型態類似纖維母細胞,至少可分化成骨細胞、軟骨細胞、脂肪細胞,且具免疫調控能力,且間葉幹細胞本身不具有致癌的能力,非常有潛力可用於移植他人身上使用(即異體移植),不易被排斥。

除了小腦脊髓症之外,像是糖尿病、急性呼吸窘迫症、角膜損傷等,在動物實驗上也都有發現「間葉幹細胞」具有療效,未來也都可望用於人體治療上。不過,團隊也提醒,間葉幹細胞雖然對某些病症有效,但仍非萬靈丹。

【認識小腦萎縮症與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

小腦萎縮症是罕見疾病的一種,屬家族顯性遺傳,遺傳可能性高達50%,患者特徵是神經漸進性退化,發病初期走路搖搖晃晃,為保持平衡,兩腿微張,走路狀似企鵝,所以我們又叫「企鵝家族」。

民國90年,在一群體悟生命痛處的病友及家屬的努力下,發起並組病友協會,正式成立『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秉持相互扶持自助助人的精神,除落實直接服務並提供病友相關資源外,同時呼籲政府重視遺傳疾病防治宣導,也讓社會大眾知道病友們對醫療的迫切需要,以及對經濟、心靈、安養的需求,讓生命傳承不再是悲劇的延伸,更期待能推動及落實【人性化安養計劃】進而安頓病友,減輕家屬長期照護的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

隨時收到優質清新的好文章,請按讚和加入 Line 生活圈!

好友人數


若您願意支持 Kairos 風向新聞的媒體工作,請點擊我要捐款,以實際行動來贊助,讓我們可以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新聞。
線上捐款


歡迎各界投稿,本網站保有刪修權,無稿酬;來信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方式。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