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驚!台灣肥胖率突破2成 全台超過350萬有肥胖症

[adrotate banner="32"]

台灣18歲以上的成年人,有將近5成的人體重超標,其中又以男性比例較高。108年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研究顯示,肥胖患者相較於體重健康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超過7倍!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肥胖視為一種慢性疾病。

國民健康署代理署長賈淑麗表示:「希望透過環境和完備的照護策略,提高大家對體重管理的認知,也鼓勵大家健康飲食揪團、運動也揪團。」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楊宜青表示,根據最新2016-2019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台灣成年人過重及肥胖率已達到47.9%,肥胖率也突破20%,意味全台超過350萬人有肥胖症困擾。

楊宜青指出,相較於體重健康者,肥胖者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7倍,其他疾病包括了腦血管疾病、癌症、高血壓性疾病、心臟疾病、腎臟疾病、腎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都是國人常見的死亡因素,也都是肥胖引起的疾病。

一項國際大型調查結果顯示,近7成的肥胖症患者渴望醫師和他們討論體重,但在醫病間未討論體重的情況之中,絕大多數的醫師認為「病患對體重控制沒有興趣」,可見醫病間的認知有極大落差。

(圖片提供:台灣肥胖醫學會)

肥胖成因複雜   非少吃多動就能改善

台灣肥胖醫學會秘書長張皓翔表示,台灣有87%的民眾表示打算減重,但實際與醫護討論體重控制的僅有22%,他呼籲醫護人員,面對害羞、未主動尋求協助的患者,主動關心並提出體重控制相關話題,使患者了解專業醫療可以提供協助。

張皓翔指出,肥胖成因複雜,與個人體質,像是基因、荷爾蒙與環境等關聯密切,並非僅靠少吃多動就能改善體重,無法控制不單純是意志力的問題;醫病溝通是體重管理的關鍵,同時民眾也應營造正面友善的社會氛圍、消弭歧視,才能讓患者願意主動尋求協助。

台灣肥胖醫學會提出「診間停看聽」簡單三步驟,期盼打造友善的看診環境,藉由醫療專業人員主動的關懷以及患者不害羞地開口,讓體重控制不再孤單。

「停」確認:患者進入診間坐上診療椅之前先停一停,先測量身高體重,確認體位 BMI 值。

「看」關懷:醫護人員看診時發現 BMI 值超標病患,主動關懷患者的體重控制狀況。

「聽」支持:傾聽患者對於體重控制的想法,對患者嘗試體重控制意願表達支持,開啟醫病 溝通、交流體重控制的觀念,協助患者改善生活環境,提高體重控制行動力。

(圖片提供:台灣肥胖醫學會)

世界肥胖聯盟特別打破傳統將Obesity(肥胖)的拼法反轉變成Ytisebo,讓民眾瞭解肥胖是一種疾病,有時無法控制不單純是意志力的問題,藉此創造正面友善的社會氛圍,消弭歧視和標籤化,鼓勵患者願意尋求協助。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注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議題,人物深度報導與地方大小事。

記者畢翠絲本月收到贊助金額 NT$0,今年收到贊助總金額 NT$0
電子報追蹤訂閱人數:40,560。

鼓勵畢翠絲,告訴她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捐款支持記者畢翠絲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畢翠絲﹚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