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有痛別忍!類風濕性關節炎可改善 她短短3個月重返職場

[adrotate banner="32"]

五十歲的陳媽媽手部腫痛了好幾個月,連洗澡都要靠兒子幫忙,看了國術館、吃止痛藥都無效,最後到免疫風濕科看診,才知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剛開始治療效果不佳,經醫師幫忙申請生物製劑,治療三個月後症狀就有了明顯的改善,也順利重回職場開始第二人生!

嘉義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俊銘醫師表示,陳媽媽屬於比較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手部關節已經腫痛連穿衣洗澡都要靠家人幫忙才能完成,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總是忍痛很久才來就診,但這時候關節已經變形甚至有些已經開始遭到破壞,嚴重可能導致身體失能!

男女比例約1:3

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在女性,特別是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女性,男女罹患的比例約為1:3。有學者推測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因為女性荷爾蒙會讓身體的免疫細胞比較活躍,一旦過度反應,就會造成免疫細胞自我攻擊。

類風溼性關節炎典型症狀以手部關節為主,除了會出現明顯的晨間僵硬腫痛外,還可能會有鞏膜炎、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及心包膜炎等嚴重關節外的併發症,所幸比例並不高。但令人擔心的是,這類患者的血管年齡會比一般人更加快速老化,容易出現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生物製劑帶來治療曙光

陳俊銘醫師表示,除傳統藥物外,生物製劑已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帶來治療的曙光。生物製劑是以基因工程的方式製造抗體,輸入人體後可以結合特定的細胞激素或訊息傳遞物質,精準的鎖定目標達到調節免疫反應的效果。但生物製劑也不是萬靈丹,單一藥物仍然有兩到三成病患對藥物反應不佳,目前生物製劑的種類很多,患者可以多與醫師溝通討論適合自己的藥物。

陳俊銘提醒,類風溼性關節炎一旦發病確診後,務必要持續接受治療,不要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拖延治療的黃金期;同時保持低油、低熱量飲食與培養適當運動習慣,降低再發炎的機會。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注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議題,人物深度報導與地方大小事。

記者畢翠絲本月收到贊助金額 NT$0,今年收到贊助總金額 NT$0
電子報追蹤訂閱人數:40,560。

鼓勵畢翠絲,告訴她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捐款支持記者畢翠絲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畢翠絲﹚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