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被隔離心慌慌!醫曝情緒3徵兆 這件事是最好的保護因子

[adrotate banner="32"]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持續擴大,被隔離人數也不斷攀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發現,訪視30名隔離個案中,有一成出現焦慮、憂鬱、極度不安3種情緒,得靠藥物及心理協助,才能稍微舒緩焦慮;精神科醫師建議看書、追劇、睡好或放輕鬆,有助減低焦慮。

高醫精神醫學部主任柯志鴻醫師表示,在2003年SARS期間,全球約50篇心理相關的論文均顯示,SARS不僅造成病人生理的危險,也導致大眾普遍的惶恐,在疫情最初階段,群眾或病人最常見的三種情緒就是焦慮、憂鬱、極度不安;而感染者、被隔離者及第一線工作人員則是最常暴露在這些壓力的高風險族群。

柯志鴻指出,被隔離者擔心的不僅是自身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也會擔心隔離前是否感染家人或朋友,回到社區後是否遭到異樣的眼光?以及經濟衝擊等多重壓力,常出現憂鬱、焦慮、不安的情緒,進而影響到睡眠或身體精神狀況。

「多數人可以承受短期的壓力,但當壓力延長超過兩週,或過去曾有情緒因應相關病史,則可能造成長期的身心影響。」柯志鴻說。這次新冠肺炎10%的隔離個案經評估,需要做後續的追蹤與治療,也需要家人或各方資源的協助,減輕壓力的負擔。

若不得以被隔離,可以怎麼做?柯志鴻主任建議睡好、想好、放輕鬆。首先、讓自己有充分的睡眠與休息,是保護不受高度壓力影響的不二法門。其次、保持正面的想法,多數研究都顯示,正面的情緒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免疫能力。接著、學習簡單的腹式呼吸等深度放鬆的方式,盡可能提升自我的副交感神經,也有助於避免情緒壓力的累積。

柯志鴻提醒,找一件在隔離時可以讓自己專注去做的事情,如看書、聽音樂、讀小說、追劇等,也都可以讓自己不用一直處於擔心的狀態。切記和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人際支持是最好的保護因子,朋友、家人、或工作人員的關心,也可以減輕相關壓力。(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注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議題,人物深度報導與地方大小事。

記者畢翠絲本月收到贊助金額 NT$0,今年收到贊助總金額 NT$0
電子報追蹤訂閱人數:40,560。

鼓勵畢翠絲,告訴她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捐款支持記者畢翠絲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畢翠絲﹚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