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皮膚疾病 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

[adrotate banner="32"]

圖片來源: 維基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什麼不能吃?」是皮膚科診間經常出現的問題。如何藉由飲食改變,達到控制、改善或進一步預防皮膚疾病,相信也是多數患者心中的疑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皮膚科主任蕭子臨提供以下飲食與痤瘡、慢性蕁麻疹、乾癬以及異位性皮膚炎在科學上的關聯性,藉此說明該四種皮膚常見疾病飲食攝取建議,並釐清可能的迷思。

痤瘡

■  低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飲食有助於改善痤瘡症狀。反之,高升糖指數食物會使痤瘡惡化。

■  初步證據顯示減少乳製品攝取可能改善痤瘡,但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慢性蕁麻疹

■  初步證據顯示補充維生素D可能改善慢性蕁麻疹,然而適當的補充劑量與時程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  假性過敏原排除飲食(pseudoallergen free diet),對小部分慢性蕁麻疹病患可能有幫助。
※假性過敏原(pseudoallergen),是自然或加工食品中含有的防腐劑、色素、或香料。

乾癬

■  減肥不但能改善乾癬症狀,提高部分乾癬藥物療效,對乾癬患者較常合併的代謝性症候群也有助益。

■  降低酒精攝取可改善乾癬症狀,也能降低部分乾癬藥物可能造成的肝毒性。

異位性皮膚炎

■  母親於懷孕期間、哺乳期間避免過敏原攝取,『無法』降低將來孩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相反地,可能造成出生體重不足及早產危險。

■  對異位性皮膚炎高危險群嬰兒,前四個月純母乳的哺育或水解配方奶具有保護作用。但在一般嬰兒,純母乳的哺育對異位性皮膚炎並『無』保護效力。

■  過敏原排除飲食(elimination diet)『只』適用於經口食物測試(oral food challenge)證實具有食物過敏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患者切勿自行嘗試,以免造成營養不良或生長遲緩。

■  產前孕婦服用益生菌(probiotics),產後嬰兒繼續服用益生菌,可降低將來孩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然而各廠牌益生菌菌種不同,提供的臨床證據也不同,購買時請審慎。

■  嬰兒飲食中補充益生質(prebiotics),可降低將來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
※益生質(prebiotics),又稱益生元、益生素、益菌助生質,是食物中一種不易消化的成分,可刺激消化系統中益生菌生長或活化。

蕭子臨說,以上提供的飲食攝取建議,目前皆有科學證據支持。但請民眾切勿矯枉過正,造成營養失調。均衡營養對健康非常重要,可諮詢營養師建議。另外提醒有皮膚疾病時,請尋求專業醫師診療,單純飲食改變並無法取代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

隨時收到優質清新的好文章,請按讚!

歡迎各界投稿,本網站保有刪修權,無稿酬;來信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方式。
投稿請寄:
[email protected]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