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肺阻塞」患者每5人就2人有這毛病 醫曝救命關鍵

[adrotate banner="32"]

一名65歲菸齡長達30年的王伯伯,半年前因感冒造成呼吸急促且有喘鳴聲,緊急送至急診後轉介至門診檢查後,確診罹患肺阻塞。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調查發現,肺阻塞就醫的患者中,每5個人就有2人有抽菸習慣,醫師提醒患者若未戒菸,更增急性惡化的風險。

「咳、喘、痰」症狀易和感冒混淆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臺大醫院內科部王鶴健教授表示,肺阻塞為常見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因初期症狀「咳、喘、痰」容易和感冒混淆,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是中重度,提醒若出現持續三周以上的症狀,應及時前往胸腔內科就診,掌握治療黃金時間。規律的藥物治療,以及正確使用吸入器裝置確保有效吸入藥物,是避免急性惡化的關鍵。

王鶴健說:「急性惡化是導致肺阻塞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若發生一次重度急性惡化,兩個月內死亡率高達20%。若患者未聽從醫囑或用藥方式錯誤,可能會影響治療效果。」用藥順從性高的患者,可降低超過四成急性惡化的比例,而正確用藥的患者,可降低超過兩成的死亡率,突顯「規律用藥」與「正確用藥」的重要性。

超過半數患者藥物「有用沒到」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今年針對全台7家醫院共168位肺阻塞患者,分別依照使用的吸入器種類進行調查,結果有超過半數患者藥物「有用沒到」,顯示肺阻塞患者接受治療藥物及吸入器的正確使用,對於治療成效相當重要。

宜蘭羅東博愛醫院邱國欽副院長指出,調查顯示患者在使用呼吸器上面臨「吸氣量不足」、「閉氣時間不夠」、「手口協調性不佳」三大障礙,導致藥物無法吸到下肺部。

臺大醫院內科部胸腔科古世基醫師建議,患者應於回診時主動與醫師討論自身藥物治療與吸入器裝置使用的正確性,避免因用藥不完全導致急性惡化發生,面臨住院或死亡威脅。

邱國欽指出,常見病患使用吸入器時操作方式不正確、自認用藥成效良好而自行停藥,或是因肺功能下降導致吸藥遇到瓶頸。調查發現,超過五成患者沒有真正將藥物吸到下肺部,而肺阻塞為下呼吸道疾病,藥物應吸到下肺部才能發揮治療作用。

近4成患者「吸氣量不足」

邱國欽進點出患者用藥三大障礙,近四成沒有在吸藥前先把氣吐完導致「吸氣量不足」;近兩成吸藥後閉氣時間未達5秒,「閉氣時間不夠」;超過三成患者無法在按壓吸入器的同時吸藥,有「手口協調性不佳」情況。尤其是罹病時間越短者,出現用藥障礙比例越高。

古世基指出,根據2020年國際最新治療指引(GOLD Guideline)提到,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能降低40%急性惡化風險,且已連續四年被納入治療指引中。

古世基提醒三大吸入器用藥建議:「吸藥前先把肺裡空氣吐完」、「按壓吸入器同時吸藥」、「吸藥後閉氣至少5秒」。回診時主動和醫師討論用藥狀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和吸入器,並搭配六周以上的肺復原幫助減輕症狀,維持生活品質。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心您我的健康,守護下一代。

長期關注癌症、失智、糖尿病、愛滋、性病等議題!

支持風向健康新聞

♡ 捐款連結:
http://bit.ly/2HywNZN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