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粉領族癢到抓破皮 醫:5招預防這病發作

[adrotate banner="32"]

一名26歲張小姐,自幼年起就三不五時出現身體癢,身上常出現紅疹及抓痕,其中頸項、肘窩、膝窩處的皮膚摸起來粗糙,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種慢性、反覆的皮膚疾病,非常難纏,對於患者和家人來說,除了尋找更好的治療方式外,更要避免觸發過敏、預防感染。

收治患者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任魏正宗表示,張小姐在季節交替之時變得更嚴重,抗組織胺和藥膏、照光也無法改善,甚至需要使用到類固醇才能減緩。成年後,由於皮膚常反覆發作,呈現乾燥、脫屑、粗糙、色素沉澱、皮紋明顯及苔癬化,也因為搔抓引起細菌感染,傷口還會有滲出液險些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皮膚外觀影響人際關係、睡眠品質差造成長期疲憊。

2011年6月張小姐經由檢驗過敏原、接受減敏療法、免疫調節劑治療及自費施打物製劑,病情漸漸獲得控制,但生物製劑昂貴只施打了兩劑就未再使用,所以期盼有更新的生物製劑及臨床試驗來協助。

遠離過敏原是第一要務

魏正宗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自體免疫失調,小時候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約5%-10%的患者會延續到成人期。最重要的是生活型態需健康,避免過敏原,皮膚保濕。

魏正宗說明,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已經從傳統的抗組織胺、外用療法,進展到免疫調節為主的生物製劑治療。新型生物製劑治療,主要治療中重度不易控制的異位性皮膚炎。給付規範包括:必須先經過照光三個月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藥物的足量治療各3個月,而疾病嚴重度(EASI評分)仍有20分且體表面積30%以上,才能使用針劑。更新的藥物陸續發展當中,可留意各大醫院新藥臨床實驗的機會。

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醫師黃心穎在官網的衛教文章中,教導家有異位性皮膚炎孩童的父母,在生活中如何預防:

生活中預防發作的小撇步

■定時塗抹乳液,提供保濕並健全皮膚的天然屏障。

■避免過冷過熱過濕過乾的極端環境:可視環境狀況適度使用空調或是溼霧機

■沐浴時減少使用皂性過強的清潔產品,水溫也不宜過熱,過熱的水會破壞皮膚的皮脂膜,降低皮膚防禦力。

■若過度流汗時,應盡快擦拭,維持清爽透氣;穿著棉質或是蠶絲類的衣物,減少毛衣及尼龍衣物的使用。

■若有明確過敏原的患者,應避免接觸,例如: 塵螨、狗毛或貓毛…等。

(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心您我的健康,守護下一代。

長期關注癌症、失智、糖尿病、愛滋、性病等議題!

支持風向健康新聞

♡ 捐款連結:
http://bit.ly/2HywNZN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