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肺癌成新國病! 他靠這藥物找回生活自主權

[adrotate banner="32"]

62歲的周先生自七年前罹肺腺癌至今,已持續使用口服標靶超過72個月,「一開始以為吸菸才一直咳嗽、聲音沙啞,看到淋巴腺腫大,還懷疑是扁桃腺發炎…」,沒想到醫師請他到大醫院做檢查才知罹癌。周先生說,「後來用化療治療一年無效,改用口服標靶到現在已超過6年,平常就像一般人一樣生活,沒什麼感覺,若有副作用帶來不舒服的地方,醫師也有方法可以處理。」周先生鼓勵癌友不要因治療期間身體不適而放棄治療!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今(15)日發表單一肺癌標靶使用逾60個月臨床結果,號召全台8家醫學中心,分析131位患者,發現「6關鍵因子」是影響癌友能否使用單一標靶藥物超過5年的機會,包括性別、日常體適能狀態、第四期肺癌患者接受手術狀態、是否有骨轉移、腦轉移或少量轉移性病變。

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表示,台灣人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的比例較高,將近五、六成,反觀西方人只有一成五到兩成,這讓台灣佔多數的有基因突變肺癌患者受益。」

台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張基晟主任指出,通常建議有基因突變的患者吃標靶藥物,不過標靶治療一段時間後,會產生抗藥性,導致癌症惡化,若能提前預測抗藥性發生時間,適當搭配治療組合,有助延長惡化時間、減少腦部轉移的發生。

張基晟解釋,女性、體適能較佳、手術復發為第四期、未有腦轉移或骨轉移,以及有少量轉移性病變者,使用單一標靶藥物效果更好;尤其早期診斷治療,成為是否能繼續用藥的重要關鍵。

肺癌已成新國病,死亡率相當高,以世界平均來看,肺癌的五年存活率約15%,尤其當病患出現不適才就醫診斷時,癌細胞大多已經轉移,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張基晟表示,這份研究日後可作為患者用藥的參考依據,學會在11月也會推出「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單一標靶使用逾60個月概率轉盤」,提供病人自我評估,盼癌友更放心、更願意繼續治療,若計算出的數值好就應當積極治療,不放棄機會!(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心您我的健康,守護下一代。

長期關注癌症、失智、糖尿病、愛滋、性病等議題!

支持風向健康新聞

♡ 捐款連結:
http://bit.ly/2HywNZN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