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

將近一半的職場女性不敢生小孩!誰要當母親?

[adrotate banner="32"]

母親節將屆,台灣的媽媽們,妳幸福嗎?

根據聯合國(UN)公佈「2019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9),芬蘭再度蟬聯全球最幸福國家,依序為丹麥與挪威。台灣比2018年略為上升一個名次,位居第25名,是東亞的榜首。排名高於第34名的新加坡、第54名的南韓以及第58名的日本。

但是,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兒盟」)在2016年發布的「台灣媽媽幸福感調查報告」,在育有18歲以下孩子的媽媽當中,媽媽的幸福感卻僅有68分!扣分因素則包括三大原因:「教養壓力過重」、「伴侶及親友支持過少」及「育兒帶來的經濟壓力」。

經過三年,台灣媽媽們的處境是否改善?

延伸閱讀:搶救母親大作戰,兒盟提出三大除錯政策

台灣有將近一半的職業婦女不想生小孩

日前,兒盟提出一項大型調查報告「2019年台灣女性生育意願和育兒現況調查報告」,顯示在台灣,不想生育的職場女性已經高達46.4%,也就是有將近一半的職場育齡女性不覺得生小孩是必要的。

對此,兒盟發出提醒:「這個比例,僅只略低於韓國已婚女性的49.9%,這代表台灣的生育認知,跟生育率全球最低的韓國差不多,是一項不可忽視的警訊。

台灣的媽媽們,面對母親佳節,為何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記者實際走訪身邊的媽媽們,聽聽她們真實的心聲跟想法。

三成媽媽認為政府補助政策不公平

正懷著第二胎的洪媽媽表示,她看到台灣媽媽的一個明顯困境是,生養小孩能夠得到的政府補助實在太少,將小孩送去托兒所可以得到6千元補助,自己帶小孩只能得到2500/月補助。

洪媽媽表示,她看到兒福聯盟報告,有三成媽媽覺得這是不公平的事。「我的看法是,在家自己帶小孩的家長,不管是媽媽或爸爸,得到的補助不只是少,而且那個補助跟有沒有工作是密切結合的,我覺得這個政策有點問題。」

她進一步說明,如果全職媽媽留職停薪,就是完全不能有半毛錢收入,才能領到每月2500元的補助。可是,對於許多全職媽媽來說,這筆費用可能買一箱尿布就沒有了,全職媽媽仍然需要其它收入。「不少年輕媽媽之所以選擇全職在家,是在權衡輕重之下,覺得在家帶小孩,在教育或人生價值的追尋。可是,政府如果能夠開放讓全職媽媽有一些彈性的就業政策支持,例如兼職的工作,彈性地點或時間的工作,這樣,全職媽媽就不受限於,有百分之百的收入、或完全不可以有收入。」

全職媽媽犧牲工作,全心全力帶氧小孩,很需要國家擬定相關政策給予有力的支持。(圖/翻攝網路)

職業婦女轉全職媽媽,單薪家庭不敢生第二胎

家長詹媽媽是在小孩將近兩歲時選擇轉為全職媽媽。詹媽媽過去任職主管,做完月子後就將寶寶送至褓姆家托育。然而,一段時日下來發現,單親的褓姆也因為要獨力撫養兩個兒子,需要增加收入,已將帶養小孩增加至三位,詹媽媽發現,她的小孩在情感及口語表達能力都明顯不足。

為了讓小孩受到比較完整的照顧和教養,詹媽媽只得忍痛放棄高薪工作,家庭生活品質下降許多,相對也影響到夫妻感情,加上父親年邁需要奉養,因而對是否生育第二胎感到很有壓力。

政府政策並未有效運用及支持,讓許多媽媽猶豫是否要再生第二胎。(圖/翻攝網路)

三寶媽媽提出對政府資源運用的質疑 

育有三寶的葉姓夫婦,常被不敢生小孩的老同學半開玩笑地說他們真有勇氣。葉太太表示,很多育兒補助到孩子五歲就沒了,這讓願意生養下一代的家庭感到有點無力。

另一位三寶媽媽賴小姐則是說,她覺得台灣因應國際化發展,應該多花費在兒童的語言教育方面。她看到有些國小設立「英語情境中心」,提升下一代的語言能力,也願意花經費改造體育館,鼓勵孩子有好的體能發展,感到很棒。

但,令賴小姐感到不解的是:「我們也看到現在很多國中小,政府全額興建性別友善廁所,對於冷氣維修、體育館老舊、英語中心卻不願挹注資源去提升,難怪很多家長想到生育下一代、養育兒女就感到猶豫擔心!」 

母親節前夕,媽媽們是熱鬧商品的主角,是否卻成了隱藏版的弱勢族群?媽媽們的處境、媽媽們的心聲,政府都聽見了嗎?(張詠幗/採訪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

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