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要聞

當心這些習慣! 20歲男大生罹晚期腸癌

[adrotate banner="32"]

大腸直腸癌連續11年奪得國人好發癌症的第一名,平均每34分鐘就有1人確診,不只40歲以上族群,年輕患者越來越多!一名年僅20歲的陳姓男大生平日不菸不酒,日前因血便就醫,發現罹直腸癌第四期;某次治療過程中父親陪同檢測,不料也是晚期腸癌。醫師認為與國人飲食西方化,吃紅肉、油炸物等有關,再加上基因變異、家族遺傳等因素,皆為危險因子。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冠德表示,去年收治一名年僅20歲男大生飲食正常,但平時就容易緊張,有腹瀉情形,日前因血便就醫,竟罹腸癌第四期。男大生平時由母親陪同治療,到第11個月時,帶著40多歲父親也來檢查,竟也罹患第四期腸癌。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陳鴻華表示,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患者超過1萬5千名,平均每34分鐘就有1人確診,大約每90分鐘就有1人死於腸癌,每天有16人因腸癌喪。

陳鴻華指出,國健署從2004年起推動癌篩政策,越來越多腸癌患者能在病症早期就確診並進而接受治療,仍有4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許多人聽到「晚期」二字,心理焦慮又無助,追問「還能活多久?」、「有沒有藥可用?」、「有機會保持正常的生活嗎?」等問題。

陳鴻華說,晚期腸癌的治療目的並非治癒,而是拉長存活期,讓病友活得舒坦,擁有好的生活品質,此時,藥物越簡單越好,才能減少副作用。

李冠德表示,以往晚期腸癌患者在完成前線的針劑化療後,約3成患者因副作用太大、不願意身體和精神再受折磨,一聽到後線再打化療就拒絕。所幸,隨著新型口服化療藥的問世而打破僵局,晚期患者願意嘗試後線治療的比例達8至9成。

健保署在去年12月起給付新型口服化療藥物,患者初期服用時須注意白血球指數外,此藥副作用少且能延長存活期,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李冠德呼籲,9成大腸癌由瘜肉而來,僅少部分與遺傳有關,大部分與飲食有關,若有家族史者,應提警覺早期篩檢。

(畢翠絲/台北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