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要聞

膝蓋疼痛啵啵聲 恐是這裡…在求救

[adrotate banner="32"]

一名50餘歲女性日前因膝蓋痛就醫,經治療後仍然疼痛跛行,轉到北醫附醫檢查,確診為膝蓋內側半月板後角破裂,膝蓋缺少緩衝,上下樓梯、曲膝蹲下等動作不斷衝擊,導致膝蓋越來越痛。醫師提醒,內側半月板後角破裂的症狀及初期X光檢查與退化性關節炎極為類似,若延誤治療,恐須置換人工關節。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吳家麟主任表示,半月板是由纖維軟骨組成,分為外側、內側半月板,主要作為緩衝的介面,吸收運動帶來的震盪,保護膝蓋。內側半月板後角一旦破裂,半月板不再附著於軟骨並產生位移,無法發揮緩衝功能,若未充分治療,會直接增加軟骨的壓力,導致早期退化性關節炎。

「半月板後角破裂通常與半月板退化有關,以中年女性常見,發生率約佔內側半月板破裂20-30%,有些年輕病患因前或後十字韌帶斷裂或撕裂性骨折等外傷造成。」吳家麟說,多數病患先前沒有明顯的創傷病史,或只是輕微的創傷性運動,突然聽到膝關節後側有「啪」一聲,關節馬上腫起來,短時間內無法行走,之後膝關節就持續腫痛 。

吳家麟提醒,半月板後角破裂的臨床症狀及初步X光檢查和退化性關節炎很類似,病患常被當成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服藥、打針只能緩解症狀,不僅無法痊癒,也會造成惡化;他建議,若關節持續積水不消、關節線壓痛、疼痛跛行、夜痛、不走也痛、行走有卡住症狀或異音出現,最好及早就醫,核磁共振造影(MRI)是診斷的首選方式。

吳家麟表示,初期可採取保守治療,如休息、避免蹲跪、上下樓梯、止痛藥或膝關節護具,不過,保守治療效果有限;而保膝手術中,部份半月板切除術的效果也未如預期。此外,軟骨損傷程度、內翻變形角度、半月板內側移位程度、病患年紀大、身體質量指數較高都會影響手術效果,必須慎選病患進行縫合手術。

吳家麟建議,若病患小於70歲、活動量大或合併O型腿,較適合接受高位脛骨截骨手術,透過在小腿脛骨截出一段缺口,再把骨頭撐開,加上固定骨板,藉由力線的矯正,讓內側關節壓力減低,使關節軟骨得以增生,相較傳統全膝置換手術,安全性較高、關節靈活度提升,術後恢復期約兩個月,痊癒後進行中高強度運動也沒有問題。若不適合高位截骨術的患者,則建議行單關節置換或全膝關節置換。

(畢翠絲/台北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