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婦血尿腹劇痛  「晚期膀胱癌」免疫療法除腫瘤

[adrotate banner="32"]

一名59歲的張女士,3年前突然發生血尿,原本以為沒有大礙,定期吃藥治療,直到腹部、眼睛發生劇痛,最後確診為晚期尿路上皮癌。由於由於張女士腫瘤已轉移且腎功能不全,無法用手術和化學治療對抗腫瘤。評估張女士不適合化學治療,改採免疫療法治療,腫瘤才漸漸消除。

收治患者的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江博暉理事長表示,張女士由於腎功能不全開始出現尿毒症,且血尿情形越來越嚴重,全身性的問題以及無法減緩的腹部疼痛,「住院期間只能吃嗎啡止痛,但仍無法緩解狀況,回憶起那段時期,止不了的下腹痛,真的恨不得直接死去。」張女士說。

江博暉指出,尿路上皮癌可分為膀胱癌、腎盂癌、輸尿管癌及尿道癌,凡是由泌尿上皮細胞長出來的癌症,統稱為尿路上皮癌。膀胱癌所佔比率最大,約為六成,台灣每年新增案例數約有2,000名。膀胱癌約有5-30%的表淺性癌會發展成侵犯性深層癌,根據衛福部104年癌症登記顯示,膀胱癌好發於60歲以上患者,且以男性居多,並是國人男性罹患第八名。

根據國外研究分析,尿路上皮癌復發風險高,高達78%患者在5年內有復發的危險,一旦發生轉移,5年的存活率只剩5%。目前國內第一個第三期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二線使用Anti-PD1免疫療法治療,追蹤二年疾病控制率近5成,整體存活率為27%,平均存活期延長10.3個月,相較化療的整體存活率及藥物反應率近2倍,是目前國內臨床治療成效上顯見優於傳統化療的新選擇,可幫助患者治療時仍維持生活品質。

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由於多數年紀長、體力不佳,且許多患者皆會併發腎功能不全,因此也無法接受毒性較強的化學治療。江博暉表示,晚期患者過去確實會陷入無藥治療的困境,但Anti-PD1免疫療法的出現,讓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再一次有了治療曙光。

江博暉說明,人體免疫有自動對抗外敵的保護機制,但因為癌細胞上的PD-L1會和人體T細胞上的PD-1連結產生「剎車機制」,讓T細胞無法展開攻擊,Anti-PD1免疫療法其作用機轉便是喚醒自身免疫系統T細胞上的「PD-1免疫檢查點」受癌細胞壓制的免疫機制,打斷兩者間的「剎車機制」,讓T細胞恢復應有的保護功能,對癌細胞發動持續性的攻擊。因為是透過自體免疫細胞對癌細胞進行攻擊,因此免疫治療的副作用相較外來化學毒性攻擊的傳統治療要來得小。

Anti-PD1免疫療法目前已經通過國內第一、第二線晚期尿路上皮癌適應症,不僅在治療成效上為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帶來希望,對於年長、腎功能不佳、聽力不佳、心臟病等不適合化學治療者,更是幫助維持生活品質的新選擇。且目前國內也已通過黑色素細胞瘤、肺癌、頭頸癌、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等跨癌別晚期癌症治療,國外同時也在進行多種不同癌別的臨床試驗,不分適應症已成未來癌症治療趨勢。

(畢翠絲/台北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風向新聞(02-2369-1336 Kairos.News 2015 年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