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意見廣場教育要聞

《讀者投稿》以人權觀點 談開放單身女性接受人工生殖技術

[adrotate banner="32"]

國家政策的制定會型塑未來社會的文明。最近「開放單身女可以合法施行『人工生殖技術』」的討論,將造成深遠的影響。這不只是一個生殖科技使用的議題,還必然牽涉「不同權利價值間的權衡」,及「科技商業化對人類生態」的衝擊。簡言之:人類將利用我們進步的生殖科技直接抹去一個人親生的父親。如果男性也比照辦理推動「捐卵」「代理孕母」..等人工生殖技術,那將會直接抹去一個人親生的母親。

對於個人及社會的權利與責任問題,「倫理學」當光照人的良心,「法律」該規定外在的行為。有些權利,是社會不能給的,因為在社會之前,它已存在,而社會有責任保護它、加強它,這是今日人所稱的大部份的「人權」—生而為人的基本權利。如依據聯合國人權公約,「生育權」是指「父母享有自由負責決定子女人數及其出生時距之基本人權」。其中父母指的是一個男性和一位女性,因爲人類「一男一女的有性生殖產生子代」是大自然的法則,並不是「社會建構」產生的。而兒童有「知道並被其親生父母照顧長大的權利」(兒童權利公約第七條)因為在大多數的情形下此符合兒童之最佳利益。人類生殖科技應該維持對這個大自然模式基本的尊重:保留給一男一女;而不該無視於人對父、母親親情的需求,讓「個人的生育自由」直接否決這個基本的人權。

原本「生育權」和「兒童知其父母權」是和諧並存的,但因「擴大解釋生育權」為「個人自由」,才會引發衝突。再加上「人權相對主義」-「不同的權利彼此權衡」,這注定是危及弱勢者的權利—沒有聲音的「捐精後代」。目前男性不孕症醫療進步,因此大多數的捐精後代將會是「無父兒」,由女同志伴侶或是選擇型單親媽媽(single-mother-by-choice)養大。他們無法獲得關於生父的任何信息和醫療家族史,和被父親陪伴的權利。因此縱使成長環境會形塑ㄧ個人的價值觀,仍然有近ㄧ半的捐精後代反對「捐精生子」,更多(三分之二)要求生父的資訊。美國每年有三萬名以上的捐精後代,他們成立了各種團體發聲,請社會正視他們的需求。目前的匿名捐精制度是他們最反對的:「捐精後代亦是人,而人都有權利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我們的權利就是人權,並不需要用謊言與秘密另案討論!」(註1)。當同樣的立法邏輯發展至代孕議題上,必然還有弱勢女性的「身體器官商品化」和「階級剝削」等問題(註2)。如此將個人自由凌駕於人權價值之上,實在是「以人權之名,行瓦解人權之實」!

「單身女性接受人工捐精」背後隱含的邏輯是:「生殖細胞的擁有者不必為他的子代負支持或道義上的責任」,並傳遞「親生父親是非必要的,只要有愛就可以是父親或是母親」。卻忽視在大多數的情形下,最能愛這個孩子的,就是他的生父生母。親情的本能是生命成長的搖籃,也是「不慮而知」的「良知」。少數親生父母可能會不聽從「良知」的聲音,而成為不適任的父母。因此,我們的社會應該鼓勵教導人發揮這個的天性和良知,擔起為父為母的責任,並學習經營親密關係,讓孩子在父母的協力照顧下成長,才是符合兒童的最佳利益。而不是立法認定:「生父對一個生命不重要,一個女人想做母親的渴望可以彌補一個生命缺乏生父的痛苦」。單身男性或男同志也渴望做父親,延續生命,將來他們的需求是不是應該也要得到關注,於是親生母親可以被替代?生命有很多不完美,需要人以愛心和智慧加以修補。但是如今人類社會竟立法讓兒童「合法」的受苦,無法擁有親生父親或母親的愛,讓孩子們只能在睡夢裏、幻想裡、渴望裡,甚至擔憂裡….尋找本是血脈相連,在現實卻成為禁忌的親生父親或母親。(註3)

西方世界擁抱性解放與個人主義,結果是性病飆升、低生育率、高自殺率(註4)和孤獨(註5)。以為西方就是進步,事實上他們正在擔心文明的崩壞。從2008年之後,英美陸續通過「單身女性接受人工生殖技術」的法案已經超過8年,出生率在2016年創下十年來新低點(註6)。冀望藉這樣的人工生殖技術來提高出生率已經證明是行不通的,出生率只會更低。兒童不是「產品」來滿足任何人的期待,他該有獨立的人格與人權。當人覺醒於「性行為的結果乃人類之新生命」的「責任感」,並培養擔負這個責任的能力時,才能有益社會的長遠發展。

「我們從何處來⋯將往哪裡去⋯」,進步的科技應該是讓現在和未來的人能過更合乎人性的生活;而不是科技藉著無窮的慾望,取代了人性。

(作者/克萊爾/參加2017兒童權利公約國際審查會議的民間團體報告)

 

註1. https://www.lifesitenews.com/news/the-violent-act-of-buying-and-selling-a-child-sperm-donor-children-speak-ou

2.https://radfemtw.wordpress.com/2016/03/09/%e6%89%80%e6%9c%89%e4%bb%a3%e5%ad%95%e5%9d%87%e5%b1%ac%e5%89%9d%e5%89%8a%ef%bc%8d%e6%87%89%e9%81%b5%e5%be%aa%e7%91%9e%e5%85%b8%e7%a6%81%e4%bb%a4%e3%80%80%ef%bc%8fkajsa-ekis-ekman/ 所有的代孕皆屬剝削

註3. Robert Oscar Lopez 20130708Public Discourse: Ethics, Law and the Common Good. http://www.thepublicdiscourse.com/2013/07/10474/

註4. 當然自殺的原因非常複雜,但是歐洲傳統上是以其完善的社會福利和多元價值著稱,因此生活壓力應該相對較小,卻是自殺率最高的地區。

List of countries by suicide rate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suicide_rate

註5. 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是需要學習的。現代人追求個人主義、避免親密關係的痛苦,不願承諾,追求「好聚好散」,結果卻是「孤獨」。英國最近派任一位部長來解決「寂寞」這個國安問題。British People Are So Lonely That They Now Have a Minister for Loneliness

http://time.com/5107252/minister-for-loneliness-uk/

註6. UK birth rate: Number of children being born in Britain hits 10-year low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home-news/uk-birth-rate-latest-number-babies-born-lowest-decade-a8066101.html

U.S. Fertility Rate Reaches a Record Low

Birth rate by ethnic group of mother in the U.S. 2016 | Statistic

意識型態相對保守的穆斯林後裔、西班牙後裔出生率較高。

 

補充資料:

  1. 歐美性病飆高:歐洲淋病發生率自2010年起逐年上升,2014年27國累計約6萬6千例,發生率(20例/10萬人)為2010年的2倍,以英國為例,2014年淋病發生率是台灣的3倍,南半球的澳洲是台灣的5倍以上!
  2. 歐美的報紙、電視節目有一系列文明危機的討論,如:Decadence:Meaninglessness of modern life(TV series); How western civilisation could collapse(BBC), …etc.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