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要聞

誤認足底筋膜炎?走走停停無力疼痛 小心「腳中風」6症狀

[adrotate banner="32"]

75歲劉伯伯,5年前右腳行走感到疼痛,以為足底筋膜炎,購買痠痛貼布貼5年無效,今年起症狀日益嚴重,走路只能仰賴拐杖,且走走停停愈走愈短,才出門走5分鐘就無法前行。4月初劉伯伯突發右下肢冰冷、發白、倍感痠痛及抽痛,就醫檢查發現是腳中風,且已有肌肉組織壞死,險些截肢!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張嘉修表示,俗稱「腳中風」的下肢動脈栓塞是周邊動脈疾病,與足底筋膜炎症狀類似,有走路踩地疼痛、走走停停,無法久走症狀,若民眾出現走路疼痛,自行使用痠痛貼布無效,應及早就醫確診,以免延誤,嚴重恐截肢。

張嘉修指出,劉男腿部劇烈疼痛送急診,且不知本身有高血壓未用藥控制,經檢查發現有心房顫動及降主動脈脆化剝離,血管剝離後在血管夾層形成血塊,造成下肢疼痛與組織壞死,所幸及時處理,免除截肢風險。

張嘉修解釋,「腳中風」盛行率約千分之一,危險群包含40歲以上族群、缺乏運動久坐不動者,以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患者,或是長期抽菸者、有冠狀動脈家族史者、體重過重者。

張嘉修說,若阻塞血管並未太嚴重可以藥物治療,否則就要手術治療,若接受傳統手術治療,主要以人工血管縫合在阻塞血管的兩端,使血流藉由人工血管流至末梢,但傷口較大,住院時間也較長。

現在患者還有另外一種選擇,新式「EKOS微導管震波溶栓」導管手術治療,由病人鼠蹊處穿刺一個約2mm小傷口,將帶有震波晶片的微導管伸進動脈栓塞內,傷口較小、住院時間也較短。

張嘉修強調,腳中風可能出現的症狀包含下肢突然冰冷、發白,以及走一走會有無力、疼痛的情況,因此經常走走停停、跛行、皮膚掉毛等情況,建議若是有疑似症狀超過1、2週都不見改善,最好就醫檢查。

(畢翠絲/台北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