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佛州校園兇手是孤兒 專家:大多槍手來自破碎家庭

[adrotate banner="32"]

上月佛州校園發生槍擊案,19歲槍手克魯兹(Nikolas Cruz)在情人節當天手持AR-15半自動步槍闖入就讀高中進行掃射,造成17名師生喪生。這是繼2012年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傷亡最為慘重的一次,再次引發社會大眾對校園安全的關注。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公開宣布將立法管制槍枝,盼防止悲劇再度發生。過去許多研究顯示,暴力遊戲、社交媒體、精神病與大規模槍擊案的關連。不過,有專家指出,要真正阻止槍擊案,還是要探討槍手的背景。「主流媒體忽視槍手的家庭狀況,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校園槍手都來自夫妻離異及疏遠的家庭」。

克魯兹在小時候父親便去世,他和弟弟由媽媽撫養長大,在克魯兹求學階段又遭逢母親驟逝,唯一的情感倚靠突然消失。穩定成長的環境被破壞,對於正值青少年的克魯兹,複雜的情緒沒有出口,進而轉為暴力表現。

社會學家威爾克斯(Brad Wilcox)由2012年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分析出,無論是分居、監禁、死亡還是離婚,失去父親都將造成孩子實質影響,特別是5歲以下的孩子,他說:「而這正值克魯茲失去父親的年齡。」

他引用社會學教授大衛·波佩諾(David Popenoe)著作《沒有爸爸的日子》(life without father,暫譯):「父親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是他們成長過程的榜樣;父親也會影響孩子的自制力及同理心,具有暴力傾向的青少年通常缺乏這些特質。」威爾克斯強調,也有許多沒有父親陪伴長大的孩子沒有暴力或犯罪行為,但大多罪犯都來自缺憾的家庭背景。

克魯兹在學校的人際關係不得而知,但川普在推特上透露,槍手的同學曾多次向學校檢舉其暴力行為,校方都未有妥善處置,顯然沒人在意這個具大的警訊。一位心理學教授建議,學校應聘請更多心理輔導員,在發現情緒障礙的學生做出失控行為前干預。輔導員也應教導學生正確的社交技巧及情緒表達,相信能減少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2014年有23.6%的兒童(約1,740萬)生活在父親缺席的家庭,到了2016年已攀升至35%。在成長階段沒有爸爸陪伴的青少年,63%有自殺傾向,是一般人的5倍;80%暴力傾向的性罪犯則來自無父家庭。(王婕、艾以琳/綜合外電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